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锐:对中国市场疫后复苏寄予厚望
2023/2/26

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不佳,跨国半导体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复苏寄予厚望。2月24日,英特尔高级副总裁、中国区董事长王锐在接受财新等采访时称,过去一年全球市场最大的变化,就是中国防疫政策的转向。英特尔和其他企业,都对中国市场抱有非常大的期许。


中国区是英特尔最重要的市场之一。2022年,中国区营收在英特尔总营收中占比约为27%。与2021年相比,比重略降近2个百分点。


王锐称,2022年第四季度,中国经济受到疫情影响,直接影响到英特尔中国业务;如今,中国防疫政策已转向开放,但何时可以对英特尔营收产生影响,还有待研判。


王锐认为,相较于旅游、餐饮等行业,数字基础行业的复苏会相对有些延迟,“但我们的客户有信心,都跃跃欲试了”。


全球半导体行业正处下行周期,叠加转型阵痛,英特尔已连续数个季度业绩承压。2022年第四季度,英特尔营收同比下降28%,至140亿美元,创下2016年以来的季度营收最低水平;当季净利润为4亿美元,同比降幅高达92%。2022年全年,英特尔营收为631亿美元,同比减少16%,净利润为76亿美元,同比下滑65%。


不过,王锐认为,不论是从制程节点、架构还是产品等方面看,英特尔都在一步步走出低谷。


在1月26日的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上,英特尔CEO基辛格(Pat Gelsinger)透露,公司7纳米(Intel 7)工艺已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均大规模量产;4纳米(Intel 4)工艺已就绪,期待2023年下半年通过新一代Meteor Lake处理器上量。此外,3纳米(Intel 3)亦正按计划推进,即2023年下半年开始生产,2纳米(Intel 20A)和1.8纳米(Intel 18A)测试芯片已经流片。


在芯片领域,工艺节点纳米数越小,通常意味着性能更强、功耗更低。在14纳米节点之前,英特尔曾长期在工艺上领先台积电、三星等主要晶圆厂商。然而,在步入10纳米过程中,英特尔遭遇瓶颈,逐步失去领先优势。王锐在前述采访中坦言,制程落后对英特尔各方面的运营都有非常大的影响。


随着基辛格在2021年2月正式接任CEO,英特尔再次明确了强化制造能力、竞逐先进制程的发展路线。2021年7月,英特尔宣布了在4年之内演进5代新工艺节点的计划,直至2025年推出1.8纳米工艺,重回业界领先位置。此外,英特尔还在2021年3月宣布,将晶圆制造能力开放给外部客户,并成立晶圆代工事业部(IFS)。


长期以来,英特尔一直是典型的IDM(指集芯片设计、制造和封装于一体)厂商。此前,它曾向外部客户提供过晶圆代工服务,但规模有限,且草草收场。宣布重新发力晶圆代工后,基辛格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,如今晶圆代工是公司的核心业务。


在2月24日的采访中,王锐提及英特尔做晶圆代工业务的逻辑,称英特尔自有芯片产品一直都追逐最先进制程。这意味着,对这些先进产线的投资,在自有芯片产品迭代后将难以继续利用,造成非常大的资产浪费。“当我们把代工业务做起来之后,我们又可以在这方面多一个竞争利器。”她说。


不过,王锐亦表示,晶圆厂确实是重资产,需要非常大的投入,这带来两面性。“半导体行业每一次巨大的下跌后都会复苏,跌的时候,会发现它(即晶圆厂)很重。”她说,“当复苏的时候,你会发现执行力、行动力会让你受益更大。”


2022年第四季度,承担英特尔转型重任的晶圆代工业务营收为3.19亿美元,同比增长30%;2022年全年营收为8.95亿美元,同比增长14%。基辛格在1月介绍称,英特尔正在和全球10大晶圆代工客户中的7家厂商积极探索合作,有43家潜在客户和生态伙伴正在英特尔测试芯片;其中,一家领先的云、边缘和数据中心方案提供商将成为英特尔3纳米工艺的客户。2022年7月,英特尔曾宣布,手机芯片巨头联发科将成为英特尔晶圆代工业务的客户。

© 亚太财富集团版权所有   京ICP备16031183号-1    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216号